襄阳:南漳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首例人工肝治疗
近日,襄阳市南漳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联合肾病科成功开展首例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技术,为一名乙肝肝硬化、慢性肝衰竭的58岁患者进行了人工肝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曾先生(化名)患乙肝肝硬化十余年,血氨升高,多次诱发肝昏迷,出现意识模糊,丧失自理能力。南漳县人民医院为其开展“人工肝”治疗,通过建立患者动静脉血管通路、利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清除血液有害物质、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维持内环境稳定,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肝功能恢复。整个治疗过程约6小时,术后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明显好转,腹胀减轻,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症状发生,次日复查转氨酶及血胆红素有明显下降。
“人工肝”的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据专家介绍,人工肝技术,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是治疗各型重症肝炎、肝性脑病最先进的治疗技术。此次治疗采用的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模式,治疗机制是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
南漳县人民医院首例血浆置换(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治疗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项新技术已于该院成功应用于临床,它将为当地肝衰竭及终末期肝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延长及改善当地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
作者:杨康
责任编辑:罗颖
稿件来源:襄阳市卫生健康委
附件:

鄂公网安备42011102000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