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36计”第4计:阿尔茨海默病早发现早治疗
本期嘉宾
万鸿平
湖北省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副主任,主任医师。武汉市老年医学会理事、武汉市神经病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及痴呆学组委员,湖北省卒中协会委员。从事神经内科专业临床及教学工作23年,擅长诊治脑血管病、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帕金森病、癫痫、睡眠障碍、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等。
阿尔茨海默病是啥?
一般而言,阿尔茨海默病症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俗称。但实际上阿尔茨海默病是阿尔茨海默病症“大家族”的一部分,在已知的病例中约有三分之二是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部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功能逐渐减退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情感和性格变化,最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我国的数据及现状
据统计,我国老年痴呆症的患病人数达500多万,而且每年还有30万的新发病例。根据北上广三地的流行病学调查,65岁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的发病率达到5%-8%。老年痴呆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疾病,“只要活得够老,就有机会得病。”例如在60-70岁的人群中,此病的发病率为5%;到了70~80岁,发病率为5%~8%;而到了80岁上的人群,发病率就上升为10%,也就是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发病率相当高。
2018年全球有5000万人罹患痴呆症;2030年预计增加到8200万人;全球目前平均每3秒钟新增一位痴呆症患者;阿尔茨海默病对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2018年全球在痴呆症上的花费估计在1万亿美元;2030年总花费预计将达到2万亿美元。
高发的因素
1、遗传因素;2、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3、饱食、营养过剩、营养不均衡者都属于高发人群;4、头部有过外伤;5、吸烟、过量饮酒。
早期症状
1.记忆力日渐衰退,影响日常起居活动。2.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难以胜任日常家务。如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饭菜的步骤。3.语言表达出现困难。4.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日渐感到混淆。不记得今天几号、星期几,自己在哪个省份。5.判断力日渐减退。比如烈日下穿着棉袄,寒冬时却穿薄衣。6.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跟不上与他人交谈的思路,或不能按时支付各种账单。7.常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例如将熨斗放进洗衣机,将电吹风放进冰箱。8.情绪表现不稳及行为较前显得异常。情绪大起大落、喜怒无常。9.性格出现转变。变得多疑、自私、挑剔、淡漠、焦虑或粗暴等。10.失去做事的主动性。终日消磨时日,对以前的爱好也没有兴趣。
早发现,早治疗
防控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现在,筛查和评估的手段越来越多了。1、简单问答,初步评判;2、认知功能评测,比如认知功能量表MMSE、画钟试验等;尽管阿尔茨海默病是不可逆的。但如果发现、确诊的早,还是可以通过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和干预。药物方面,胆碱酯酶抑制剂类的多奈哌齐(安理申)、卡巴拉汀(艾斯能)、加兰他敏以及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的美金刚(易倍申)都是经过临床验证的有效药物,尤其对于中晚期AD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可能有疗效的药物有:钙拮抗剂类的尼莫地平(尼莫同);麦角碱类的尼麦角林;吡咯脘类的药物如: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抗氧化剂类的银杏叶制剂;维生素E和C等以及他汀类药物。另外还有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和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抗栓等药物,也被应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