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营养计划】一般营养健康知识:生病了到底能不能吃肉?
小时候,每当生病,家里的长辈总是这样说:“肉是发物,生病的时候可不能吃啊”、“生病的时候只能吃清淡的食物,特别是不能吃肉,不然并且会加重的”。仿佛肉食一定会使病情恶化一样……那么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知道,不同的疾病需要用不同的药物来治疗,甚至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也需要服用不同的药物。其实这和生病时可不可以吃肉的道理相似。我们应该用吃药的态度来面对生病吃肉的问题,把肉也当作一种治疗疾病的药物。肉有很多种类,制作肉食的烹调方式也很多,在生病的时候,吃的食物需要选择适合的种类、恰当的烹饪方法、并且把握好食用的度量,吃的时机更要正确选择。
①肉类选择:生病时,吃肉宜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肉品,较多的脂肪一来会加重消化负担,二来有可能会干扰多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因此,禽肉和鱼肉会比猪牛羊等畜肉更适合病人食用。
②烹饪方法的选择:病号饭不宜使用炸、煎等使用大量油脂的烹调手段,理由同低脂肉类的选择,而且经油炸、油煎的食物质地会变得更硬且难以消化,一些重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等也会有较大量的丢失,因此不适用于病人餐饮的加工。另外,在肉类的切割方面,给病人吃的肉类食物,应该尽量加工的细腻一些,避免在餐食中出现大块的肉,这样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消化吸收肉类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肉丝、肉末和肉糜都会是比较理想的形式。
③食用量的控制:生病时肉类食用量不要过大,即便在生病时,如无特殊需要,肉食的摄入量不宜大幅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量。
另外,要注意的是:
在因为急性疾病导致发热和消化功能减退的时候,不要勉强病人吃太多,特别是肉类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导致病人的不适加重。
对于过敏性疾病,特别是正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应该避免大量食用高蛋白食物,以免再次诱发过敏而加重病情。
肝胆疾病、胰腺疾病和肾脏病的患者应遵医嘱,特别是急性期或发作期的病人,避免膳食中出现大量肉类食物加重病情。
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大量膳食脂肪的摄入,对肉类食物的摄入应严格控制。
处于疾病恢复期或手术后康复过程中的患者,应该积极适量地为其提供肉类食物,以提供足够的膳食优质蛋白质来帮助机体修复受损的组织,肉食的摄入应遵循流质到半流质过渡的次序(如先肉汤后肉粥再肉糜或肉末的顺序),以免突然加重消化负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