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采样小组,越危险越向前
新冠肺炎的确诊,必须通过采集鼻咽拭子样本进行核酸检测才能完成。每一次采样,采样人员都相当于经历一场“飞沫风暴”,感染病毒的风险非常大。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的鼻咽拭子样本采集组却越是艰险越向前。
大年初三,张敏接到医院紧急通知,负责成立非感染病区鼻咽拭子样本采集小组。张敏、李高丽、程芳娇3人经过严格培训,掌握采集规范、防护服等穿脱要求、院感防控知识、全流程消杀要求后,当天就投入工作并采集了5份样本。后续随着疫情发展,逐渐增加了采样区域及采集例数,最多的一天采了56份样本。
为避免交叉感染,医院在采集鼻咽拭子样本工作上实施“属地管理”,规定患者在哪个区域就由哪个区域的护理人员采样,避免频繁的进出造成防护用品的浪费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张敏等3人严阵以待,按照感控办及专家组会诊后梳理出来的采样名单进行鼻咽拭子采样,其中发烧患者、CT有异常改变的患者作为重点监控对象,部分患者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二次采样。
因患者就诊时间不定,所以采样的时间也不固定,每次采样都需要3个人一起完成,一人采样,一人配合,一人负责消杀和现场指导。她们每天连轴转式地工作10小时左右,持续无休。按照工作流程,小组每天都需要在15时之前完成全院所有非感染病区的鼻咽拭子样本采集,保障所有标本准时交接给检验科,才能确保当日采样当日出检测报告。
为不耽误每一位患者,小组通常完成所有采样工作后才能吃午饭,或者是上午采样完毕后,20分钟吃饭休整,立即换装开始第二轮采样。穿上厚重又不透气的防护服,帽子、口罩、护目镜、面屏、手术衣加防护服、鞋套、胶鞋、双层手套,行动不便,呼吸沉闷,动辄就是一身汗。防护眼镜起雾,经常会看不清,为了预防起雾,她们在眼镜内壁涂抹洗手液防雾,但两小时采样下来,眼睛里的汗水和雾气积存的水都流到了眼睛里,等采样回来解除防护后,脸上的汗水和勒痕清晰可见。
采样人员需要三级防护,尽管如此,仍然面临着巨大风险。采集样本时,需要从鼻腔和咽喉部采集体液标本,鼻腔采集容易刺激患者打喷嚏,咽部采集必须触发患者的恶心反射,每一次采样,采样人员都相当于经历一场“飞沫风暴”,感染病毒的风险非常大。如果操作不好,棉签到达的位置不够,或者棉签转动的角度不够,都会影响采样的结果。为能提取有效的鼻咽拭子样本,对一些不太配合的患者或者是孩子,她们经常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安慰。
“疫情当前,没有预演和彩排。我们不是超人,也会恐惧,但职责所系,我们会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明知危险,我们也会坚持到底。”张敏说。
作者:李丽 廖子强
责任编辑:李薇
稿件来源:襄阳市中医医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