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两规范 两创新”探索尘肺病康复站管理新模式
2020年以来,荆门市掇刀区白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尘肺病康复站建设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了“两规范、两创新”的运行新模式,形成了服务流程标准化,辐射范围扩大化,康复治疗长效化的运行管理新格局。
一是规范管理,整合优质资源。白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尘肺病康复站依托荆门市中医医院医疗设备、人才管理、技术服务等优势,按照“六个一”(一块康复标牌、一处康复场所、一组康复器材、一套职责制度、一套健康档案、一支专业团队)的标准,组建了医疗服务团队,配置医师7名、康复治疗师6名、护理人员8名,制定了人员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病历书写常规、治疗质量控制要点等一系列规范管理制度,为康复站的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品牌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规范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尘肺病康复站专业治疗室通过改造建设,购置康复设备,选拔培训人才,推进硬件、软件一体化建设,形成了“6+1+N”的功能布局模式,设置了6间尘肺病康复室,即康复诊室、肺功能室、氧疗室、宣教室、运动治疗室、针灸室;设置了1条走廊,即步行无障碍平直走廊;根据实际需求延伸设置了抢救室、输液室、呼吸训练室。同时,优化内部布局,科学设置标识,完善设施功能,提升服务质效,使康复站就医环境更具特色、更有温情、更加和谐。
三是创新理念,发挥中医优势。白庙街道尘肺病康复站为公益性机构,免费为全市所有尘肺病患者提供健康评估、康复锻炼、康复治疗等服务,创新工作理念,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利用物理、运动、针灸等治疗方式,科学系统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检测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康复数据实时录入系统,并免费提供上门评估治疗和专车接送服务。目前,荆门市尘肺病患者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通过定期体检、随访追踪、康复训练,做到了尘肺病患者早发现、早干预、早转归。
四是创新考评,打造服务品牌。市、区二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定期开展指导评估,实行项目经费与评估结果相挂钩。指导康复站建立了以职责履行、康复治疗、服务质量、医德医风、患者参与、患者满意为核心的绩效评估管理机制,评估结果作为康复站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绩效分配、奖励评优的依据,全面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目前,康复站辖区内尘肺病患者共有92人,为辖区及京山市、沙洋县等县市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151人,提供康复服务1100人次,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均达到100%。
作 者:饶 平
责任编辑:王 荣
稿件来源:荆门市卫生健康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