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数字赋能提质量 县乡合力保健康
近期,房县“医卫融合慢病管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一期)顺利通过第三方评审验收,标志着房县县医院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县域内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该项目于2022年6月启动,项目目标是:搭建县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项目计划分三期完成,总投资2400万元。此次通过验收的一期是在县人民医院建设信息平台,将20个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系统和301个村卫生室的门诊诊疗系统与平台对接,实现门诊HIS、电子病历、医技检查数据共享,同时打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真正的“医卫融合”。
在验收过程中,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平台的“四通、四化”效果,得到了专家们一致好评。一是基本信息通,简化登录过程。接诊医生直接在系统输入病人的身份证号,患者的身份信息会自动显示并联通到各相关科室的子系统,避免了反复的问询和录入过程;二是健康信息通,优化问诊流程。确认病人身份信息后,医生可通过信息系统全面了解患者的既往史、检查史、用药史,特别是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过敏史患者,系统会自动用红色预警来提醒,为正确诊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三是检查结果通,直化诊疗管理。从诊疗上,乡、村医师可通过系统查阅患者在县医院的检查、诊断、用药情况以及出院时的长期医嘱,有利于提升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和规范用药;从管理上,县级医师可审阅患者常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体检数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随访数据,为及时提醒、优化慢病患者的管理、用药提供帮助;四是重点项目通,同化检查结果。为全面提升县域综合医疗服务水平,该县为20个乡镇卫生院配齐了DR、为5个服务人口多的卫生院配备了CT、为所有村卫生室配全了12导联心电图机,但各院的设备使用和诊断水平参差不齐,该平台的建设破解了这个瓶颈,在县人民医院搭建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中心,实现“乡检查、县诊断”,实现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保基金和群众的医疗支出,同时助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政策落实。
据悉,该项目的二期拟将县域所有医疗机构诊疗、服务信息接入平台,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互通共享,达到“横向通、上下连”“病史可追溯、辅检可共享”的效果。三期将再拓展收集健康信息源,整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医保核销系统、门诊HIS、电子病历、高危因素对象入户重点查找、居民自行健康体检、健康小屋自测信息、居民可穿戴智能设备信息等八方面的数据,同时综合流行病学数据,建设健康信息分析系统、危险因素预警系统,并适时准备与市、省平台对接。
责任编辑:姚远
稿件来源:房县卫生健康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