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保障 促协同 抓统筹
恩施: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建设
2021年,恩施州被纳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城市。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全州联动,落地三明经验;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推动“三医”协同,完善治理体系,落实改革任务,确保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保障,坚持高位推进
坚持高位推动,着力完善运转高效的组织推进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措施,以示范为契机,切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扩容和科学均衡布局。
一是强责任建机制。压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1名副州长统管医药、医保、医疗的领导机制,研究出台系列方案,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方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投入促扩容。2020年以来,投资50亿元补短板,投资超20亿规划恩施州中医医院等项目,与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合作共建8个专业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恩施州拥有20家公立医院,其中三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11家、专科医院2家。全州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8.38张,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3人、注册护士数3.96人。
三是强管理提质效。公立医院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监督与考核。两家医院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后,绩效考核排名持续上升,其中恩施州中心医院综合竞争力排名进入地市级综合医院百强。2022年,全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5.1%;百元医疗收入的医疗支出87.5;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下降11.1%、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下降8.1%;平均住院日由2020年9.3天下降为8天;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数与住院人次数比10.5:1;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和四级手术比例分别为26.24%、19.97%。
二、强化改革攻坚,三医协同发力
坚持“三医”联动,促进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政策联动、改革协同、同向发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升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增强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加力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自2019年12月实施药械集采以来,率先采取向企业直接结算的方式贯彻落实药械集采结果,目前共执行26个批次452个集采药械品种,每年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2亿元、节约医保基金2.45亿元,集采药品覆盖率达17%。累计拨付9批次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结余留用资金5725.44万元,其中60%以上用于医务人员薪酬激励。利用药械集采腾出的空间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新增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15项,制定单颗口腔种植牙调控目标,动态对109种单病种收付费项目进行调整,着重体现中医医疗项目平均上调30%—40%,近期正在对10项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32.4%提升至2022年的35.1%。
二是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鹤峰县在医共体内实行总额预付、按月支付、超支分担、结余留用、定期考核、年终决算,改革后,结余医保基金逐年上升,2022年(1052万元)是2020年(426万元)的2.5倍,结余部分按比例在县、乡、村三级分配。2023年全面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确定DIP目录包含5905个核心病种、1435个综合病种和2个特异病种库,其中核心病种病例占比达到88.73%,促使医疗机构从“要我控费”向“我要控费”转变。同时,对州域重点疾病实行差异化保障,如重型精神病实行按床日付费管理并据实结算等。
三是稳妥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出台《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由卫健和人社部门分别核准绩效工资总量和使用标准,医院根据不同岗位工作量、成本控制、绩效考核结果等因素,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改革后,据初步统计,全州医务人员人均工资涨幅7%,其中中层干部涨幅10%,部分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涨幅达到30%。2022年度,仅州级公立医院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就较上一年度增加700余万元。
三、强化资源整合,增强服务能力
坚持资源有效整合、服务有序衔接,着力构建上优下实、科学有序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深化上下结合。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建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探索实行恩施州中心医院成建制托管1家县医院,2019年以来,州级累计下派91位业务骨干到县级医院担任业务院长或科室骨干,带动开展106项新技术,建成34个省级重点专科,助推1家县医院晋升三级、2家县医院晋升三乙、2家县中医院晋升三甲。加大医联体建设力度,按“1+5”“1+3”模式(恩施州中心医院、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家州直三甲综合医院分别联系5个和3个县市)组建2个城市医联体、12个县域医共体,特别是在县域医共体内,在实施医保基金“打包”付费的基础上,采取“结余留用、按比例分配,超支分担、违约扣减”办法,既有效激励医疗机构合理控费,又打通了双向转诊的堵点。加大远程医疗建设力度,搭建覆盖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远程诊疗人次从2019年不足5000人次逐年提升至2023年7.4万人次。据统计,2022年度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率降低16%、医院下转率增长27%;基层诊疗量占比55%,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
二是强化医防融合。大力度推进疾控体系改革,疾控人员编制比例提升至万分之1.81;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疾控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任务书,制度化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在湖北省8大专病基础上,增加风湿病和结核病防治),实现全州92个乡镇1乡1名风湿病专业医生;耐药结核病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病种范围管理,不单独设置年度支付限额,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耐药筛查率达98.87%。开展专业人才智慧基层活动(引导专业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向产业一线集聚),选派公立医院50名业务骨干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担任业务院长,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特色科室创建、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适宜技术推广等,助力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水平。
责任编辑:李薇
稿件来源:恩施州卫生健康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