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宜城市“第一村医”下基层 搭建“323”攻坚连心桥
为深入推进“323”攻坚行动落实落地,宜城市建立“第一村医”制度,围绕常态、长效、实效,强化“私人订制”,使村民“需求”与攻坚“服务”精准连线,做到现场坐诊常态化、入户巡诊常态化、开展宣教常态化。
整合优质人力资源,选派精兵到基层。开展“人人争做‘第一村医’”活动。通过互联互通、每周巡诊、指导培训等形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质量。选派35名专业技术骨干到村卫生室担任第一村医。今年来,安排100余名医护骨干组建县级专家团队,在乡镇卫生院开设22个专科门诊,对村卫生室进行业务指导,面向村民开展义诊18次,服务群众13000余人次,上门巡诊340次。
发挥专科技术优势,上下联动强技术。建立基层医院与上级医疗机构长效协作机制,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二级医疗机构接受72名医护人员培训进修,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扎实推进“中医中药进百村”活动,为63个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药设备。
壮大签约服务团队,健康服务进家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加大对“323”健康问题巡诊义诊力度,变“守株待兔、坐堂服务”为“入户巡诊、主动服务”,做好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把优质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村民。在村卫生室设立便民药柜,解决基本目录以外村民经常性用药问题。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季节“对症”开展医疗服务。当前天气炎热,“第一村医”经常入户巡诊,提醒村民注意防暑降温,对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村民,宣传勤喝水、清淡饮食、适当午睡、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患者跟踪管理。
作者:任丽丽
责任编辑:吴连希
稿件来源:襄阳市宜城市卫健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