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登录|注册

我的母亲

2017-12-31 09:15 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身在异国他乡,我常常思念祖国,思念亲人,尤其思念我的母亲!

1949年仲夏,母亲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母亲两岁时外婆便去世了,与他相依为命的还有一个四岁的哥哥,俩人都是嗷嗷待哺的幼童。外公是个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乡贤,很有威望,常常被乡亲们请去做执笔先生,评判是非曲直。外公却既不顾家也不念孩子,常年在外潇洒。后来,外公又陆续娶了几房太太照看兄妹俩。那几个继母,似乎都有些虐儿倾向,不得已外公便把兄妹俩寄养在亲戚家里好几年。苦难的童年,哭的时候没妈妈哄,兄妹俩学会了坚强;怕的时候没有爸爸陪,他们逐渐勇敢。然而童年在母亲印象中却很模糊,十分深刻的是兄妹俩到河南讨饭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末自然灾害时期,他们逃难到河南,在那里巧遇在外漂泊的外公。自命清高的外公不肯丢下斯文去乞讨,每天她和舅舅便一起外出讨饭,讨到吃的先送回来给外公吃,然后再出去给自己讨吃的。饥寒交迫,吃百家饭的日子,那是多么艰难漫长啊!

那年,那月,在风中,在雨中,在雪地里,在荒山上,在泥泞的田埂上,有两个小小的少年在蹒跚前行的画面,一直萦绕在我梦里。许多年以后我还在上小学,在寒冷的冬夜里,母亲叫孩子们围坐在她身旁剥花生的时候,她平静的给我们讲当年的旧事,乞讨时被狗追,打烂了碗,捡红薯根,刨花生芽,下塘踩藕……平淡的叙述中,她已把当年的苦淡化了。她说,那时候生活是那么的难,但只要能够跟亲人待在一起,也不觉得苦!

60年代是母亲年少时最快乐的岁月。那时候,舅舅在镇上读书,后来外公又送他到武汉学医,最终舅舅成为县里的名医。母亲则每天跟村里的姐妹一起下地劳动,手脚麻利,聪明灵巧,爱说爱笑,挣的工分很高。每天出工的哨声一响,便迅速到位,跟所有人一起念毛主席语录,高唱革命歌曲,领任务后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中。日子简单而又充实,充满希望。

母亲在刚刚二十岁那年,便嫁给了我的父亲。当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父亲祖上是小地主,40年代因为姑奶奶出嫁而卖掉了大部分土地,已是“没落富农”了。到爷爷当家的时候,家境已非常惨淡。母亲虽然千般不愿意,但最终拗不过大人,风光风光地嫁过来了。那时其实生活并没有太多的不同,每天一样的劳动,一样的挣工分。我们村的土地多,勤劳的母亲,每天能挣到的工分更多。

我父亲也是一个“读过书,有学问”的人,在生产队当过队长和会计。母亲没读过书,也从来没有说过她喜欢读书人,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丈夫是读书人的种种自豪,这我也是很久以后才明白。比如她经常跟我们讲,当年父亲和外公是怎样你来我往的书信不断,那些文绉绉的文字,亏母亲还记得。还有当年父亲跟他的同窗喝酒,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我的记忆已然模糊,但是母亲总会帮他们做一桌子下酒菜,不够吃了再做。因为那几个人都是读书人,他们还没有忘记与仍在乡下的父亲的友情。还有,我们全家搬到城里来后,父亲开了间废品行,每天收工后在房间里记账、算,母亲从不打扰,等父亲弄完了再吃饭……

母亲喜欢读书人,还体现在对孩子的管教上。母亲生养我们姐弟四个,在那个农耕时代,在那样一个贫寒的家庭里,能够吃饱饭,已经非常不容易。但小个子的母亲,倔强到即使自己吃不饱饭,也要孩子们读书。记得我上初三那年,有一次从县城里回来拿棉絮。那天,我们家正在盖新房,母亲在帮背运红砖时,远远看到我回来了,便大声喝问:“现在回来干什么?”我回答道:“拿絮。”“什么?看戏?!我叫你不好好读书还想看戏!”母亲顺手操起一根棍子,朝我飞舞过来。我吓的满村乱跑。一边跑一边哭,一边反复地喊:“我回来拿棉被,我晚上睡觉冷。不是看戏!”母亲撵了我好几圈,才听明白我说的话。那天,我拿着棉絮,饭也没吃就返回县城上学了。后来,每每说起此事,我也禁不住笑中带泪。

母亲希望我们读书,出人头地。可能是舅舅读书成为医生是励志的榜样,让她觉得读书是孩子们的出路。我们也没有辜负她和父亲的期望,在她五十岁之前,我们姐弟四个都跳出了“农门”,考学后分配上班了。常记起那时候母亲和父亲的笑容,总是充满了自豪,流露着欣慰!母亲如愿以偿后,在我的一再坚持下,退掉了一半的农田,种田的日子过得稍稍轻松了些。

后来我成了一名妇产科医生。村里有人发热头痛,或者生孩子等等,都会托母亲给我带信,让我给他们看看。我每次回家,院子里总是热闹的不得了,有来等我看病的,有来表示感谢的,还有来咨询问事的。母亲静静地坐在人群的角落,一脸的高兴。那十年,是故乡留给我最美好的记忆。

母亲虽然个子不高,但穿衣却特别讲究,是个讲求完美的人,她会缝纫,对面料、花色,做工,大小,长短以及搭配,都很在意。只要有一样不称心意,就老觉得别扭,怎么穿都不觉得舒适。而我,恰恰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只要第一眼感觉挺不错,就冲动的喜欢的不得了,家里衣柜被我的“喜欢”塞的满满当当。碰上适合中老年人的,经常会给她买,每次喜滋滋的拿给母亲,母亲也由衷的高兴,但很少见她穿在身上。许久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我买的那些东西,母亲并不是特别喜爱,她喜欢的是我的“高兴”。

母亲爱整洁干净,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院子整理得漂漂亮亮的,让人心情舒畅。那时候,父亲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草,像栀子花、月季花、金丝菊,还有翠竹,苹果树和柿子树。每回到家,总感觉一阵阵芬芳扑鼻。母亲则把我们家的几畦菜地,侍弄的格外的青秀。每个季节,都有几种不同的蔬菜,肯定美过别人家的。每次到菜地,总是忍不住这个摸摸,那个看看,舍不得摘。

我记得春天的蚕豆花和甜嫩的豌豆荚,咬一口,沁人心脾。我记得秋天的红薯,在绿油油的藤蔓下,用铁锹一挖,一串可爱的、个头差不多大小的红薯便被拨出来,那个开心喜悦,没有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后来,我们结婚有了小孩,父亲和母亲跟我们到城里来生活了。聪明的母亲很快就适应了城里人的生活,每天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带孩子,做饭、洗衣,每天忙的不亦乐乎。晚饭后还不忘记去跳广场舞,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和其他经历过困难年代的长辈一样,她大半辈子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为了我们姐弟妹四个,为了生活,为了那时而热闹时而冷清的家。母亲做的一手好饭菜,特别合口。每个周末,我和爱人常会带着孩子去她家打牙祭。虽然每次老人家都要提前忙上大半天,母亲却总是喜笑颜开,偶尔的抱怨也听得出发自内心的高兴。而我们也是热热闹闹的来,开开心心的回去。

几年前,她腰椎间盘滑脱疼痛睡不着觉,后来做了手术,身体已大不如早年。日夜操劳的她从没有为自己考虑过,即使已经68岁高龄,她依然忙碌着,仍在为子女们劳作,还在帮妹妹做饭,接送小外孙上幼儿园。有一次微信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她的双手粗糙红肿,心里不禁一阵心酸,这是常年的洗衣做饭劳作的见证啊。母亲,您辛苦了!

2016年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过的有些寂寞。听妹妹说,有时候晚上回来晚了,总能看到母亲站在窗边张望。她在等她的孩子们回家……我援外工作后,常在下班休息时与她微信视频,家长里短的聊聊天,排遣下她的寂寞。在视频连线时,看见她的笑容,觉得亲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好想让那温暖的笑容再多一些啊,舍不得挂掉。

母亲不识字,曾叫父亲教她,父亲生病后作罢。去年大弟开始教她认字,她总是把学过的字拿出来反复的模仿写,反复的念。忘记了,还让孙子教她。现在,不仅能写自己和四个孩子的名字,周围的地名也能认熟了一些。她说:“认得字,你们带我出去玩就不拍丢了,我也好想看看世界。”她一脸的期待,眼里满了期望。

如今我身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不能经常去看望她了······而我的耳边常常想起她在我临走时叮嘱我的话“不管走到哪儿,都要把工作做好,都要回来!”我知道老迈的母亲说不出那种豪言壮语,“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踏踏实实的工作,都要为国争光,早日完成任务,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我深切知道她朴实话语中的含义,而我梦里看到她在院子门口张望我的情景,总是历历在目。也许我对她切切的思念,她并不能感知,但是,她思念女儿的心,我总能触摸的到,体会的到。她盼我早点回来团聚呀!然而我有任务,我要不辱使命,用我的医者仁心架起中非友好的桥梁。

这就是我的母亲,千百万普普通通中国母亲的代表,她用柔弱身躯坚韧的撑起这个家,她的坚持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她也在学习进步,与祖国大发展同步。感谢母亲生我养我,供我读书,让我知晓世界之广大,祖国之强盛。

我爱母亲!祝愿饱经沧桑的母亲健康长寿!

我爱祖国!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马斯卡拉分队 余虹 )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打印   关闭 
十大赌博正规平台 正规博彩平台 十大菠菜台子 可靠的网上赌博 十大菠菜台子 海东市林业局 郴州市林业局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乌海市统计局 荆门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