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医疗精神的守护者
---记艾因迪夫拉医疗分队涂大椿
东方破晓,在菜地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略显佝偻、辛勤劳作的身影;在艾因骄阳下的医院,一个穿梭在急诊科、住院部和科室之间的矫健的身影;华灯初上,在艾因医疗队食堂,一个正在引导大家学习“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材料,严肃认真的党务工作者的身影;夜深人静,无影灯下,一个精力充沛,但略显疲惫正在紧张劳累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的身影。
这就是我们第26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艾因迪夫拉分队党支部书记涂大椿同志一天工作的缩影。
涂大椿同志于2002年3月开始了他的援外经历:分别在马斯卡拉分队和汉什拉分队担任队长。他曾多次和我们提到,是援外开始了他管党务的生涯。在我看来,这也促成了一个勤勤恳恳、为队员做实事的人民书记形象的诞生。2010年11月他再次来到阿国的这片土地,这次他停留了4年,汉什拉的2年,赛义达的2年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援阿医疗工作,也更坚定了他扎根这里为阿国人民挥洒自己汗水的信念。从2017年到现在,他在艾因地区已经成为当地人民挂在口边、时时问候的“名人”。在这九年里,他的执着、坚韧以及不懈努力化作了他身上闪光点,并获得2013年8月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2015年3月入围全国最美援外医生评奖、2019年7月湖北省卫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阿国人民,但他更不负重托,热爱他的同胞,热爱援阿事业。
(一)
26批援阿医疗队是5月12日晚到达及尔的,第二天在长时间的等待后,我们终于背负着沉重的行李,怀着同样沉重的心情踏上了艾因迪夫拉的旅途。不知路在何方……中途警察护送、换防,一路颠簸,大约3小时才到达驻地。我们所见到的并不是异国他乡的新奇,而是一个既亲切又陌生、围着围裙,面带微笑、可以跟阿国人讲一口流利法语的中国人。哦,他是我们可敬的涂大椿书记,简单而亲切的问候过后,他带我们每一个到自己的寝室。一进房间,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墙壁(后来才知道是他留守期间费心地找中资公司的人帮助的)。我们整理行李,稍事休息。约晚上六点,门外的敲门声惊醒了我,还是我们可爱的涂大椿书记。他带我们到了一个简陋的食堂,乍一看,心中无比的冰凉;但细看之后,心中之感油然而生,在这个简陋的环境里面,这么一个食材稀缺的条件下,他一个人居然能给我们新来的12人做出这样色香味美的丰盛晚餐,让我在异国他乡有了一种家的感觉。为了让我们调整时差,他连续三天一个人在菜地劳作、在厨房忙碌。他带我们参观医院、跟每个科室负责人一一介绍我们每一名医疗队员,一口流利的法语,着实让我佩服不已。他空闲时跟我们讲阿国的风土人情、怎么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无不体现出一个兄长的友爱;他手把手地教余晓婵翻译洗菜、择菜、包饺子,无不体现出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怀。
他带着我们看绿油油的菜地,一个在烈日下劳作的老农出现在我的脑海。“丰收就是财富,只有不断的劳动,才能不断地丰收。他们劳动。”为了谁?为了我们医疗队在这物资匮乏的国度拥有丰富的物质来源,为了我们医疗队队员能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为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勤劳。人性闪光也许就在于此。我有了一种自信,我坚信,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知道了路在何方。在异国他乡,我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我有了一个良师益友。
(二)
2018年9月有一严重复合伤患者,收住在复苏室。病人转往外院做了神经外科手术后骨科的双侧小腿开放性骨折却没有医生处理,原来患者受伤这天,当班骨科医生值完班后休假去了,患者在复苏室成了无主病人。复苏室负责人找到他,希望他接手该患者。阅片后发现患者是双侧胫腓骨多段粉碎性开放性骨折,且伴有大量骨质缺失,手术难度大,难怪其他阿方医生都不愿意接手。中国专家的责任感让他接下了该患者,手术过程中和孙同祖大夫一起,把骨折剩余的骨块尽可能按胫骨的结构利用钢板、钢丝、克氏针固定在一起,恢复胫腓骨形状。手术进行了四小时,最终患者恢复的很理想。
随后中央电视台阿语频道采访了该患者,在镜头前患者及患者家属、骨科护士、科主任及病区全科医生对中国医生一切为了病人,忘我奉献的工作精神和精益求精地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三)
今年初,在阿东部SOUKAHRAS一家中国公司来电话:有一个工人一周前厌食,上腹部不适,阿方医生诊断为慢性胃炎,服药后症状加重,希望转到艾因迪夫拉医院帮助确诊治疗。当患者奔波千余公里转来时已经昏迷,他简单询问了患者陪护人员,看了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即刻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昏迷,无尿,血糖及血清钠离子高出正常值的几倍,还有感染和血氧饱和度等异常……面对如此复杂危重又非自己骨科专业的病人,他有些犹豫:如果撒手不管,病人在阿方拖拖拉拉的医疗作风下,必死无疑;但插手病人的诊断治疗就要面对无数的困难和增加巨大的工作量。最终医生的天职和对中国同胞的感情,促使他把病人收住到了医院内科,并在第一时间将阿方糖尿病、肾内科、神经外科、复苏等四位专科医生请到了一起进行会诊。凭三十多年临床医生的素养,判断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阿方医生一起制定出治疗方案。每天大部分时间守在患者身边,督促各项检查和治疗的落实,并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两周的时间,由于巨大的精神压力,加上精力体力的付出,他的体重减轻了两公斤。幸运的是病人脑水肿、急性肾功衰、电解质紊乱、全身多系统感染一系列问题得到解除,血糖控制到理想值,病人基本康复。在病人出院即将回国时,病人及其工友、公司领导抱着他哭了好几分钟,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简单的几则故事不能完整地叙述一个多年援外医务工作者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以平凡的人生、无私的付出及多年的援外经历,对援外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种平凡更能彰显援外工作者的大爱。他用行动一步步丈量了中阿友谊之桥,他用诚信连结了民间友谊,凭借实力在有限的医疗条件下为在阿的中资企业员工健康保驾护航,这不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不畏艰难、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精神的守护者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