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实行医疗兜底全覆盖 提高健康扶贫满意度
一、实行兜底保障全覆盖,让群众看得起病,防止因病致贫
县委、县政府每年整合资金2400余万元,为全县所有农村居民购买了健康扶贫补充商业保险,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扶贫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的保障机制。
实行全县所有农村居民年自付1.2万元以上住院合规费用100%报销政策。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立足山区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重、因病致贫返贫比例高的实际情况,将全县所有农村居民住院报销纳入医疗精准扶贫政策,实行兜底保障全覆盖,让广大农村非贫困对象最大限度地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红利。
实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在定点医院住院年自付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内,超过5000元以上部分实行100%报销政策。通过分析2013年以来全县就医报销情况,整合用足县级财力,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农村孤儿和农村计生特扶对象,在23家定点医院住院,实行年自付费用5000元总额控制,超过5000元以上部分,不论是否合规,全部由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实行100%报销,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在一个年度内住院累计费用,最多自费5000元。
二、建立健康管理新机制,让群众少生病,防止因病返贫
把推进健康管理工作,作为降低发病率、防止因病返贫的重要突破口,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生活习惯。一是强化健康管理政府职责。把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县政府综合目标进行实绩考核,推动健康联合体建设,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实行门诊慢性病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对象患糖尿病、高血压、肺结核三种慢性病,实行门诊免费发放药品;对农村贫困对象患医保规定的23种慢性病,经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后,健康扶贫报销比例补齐到90%,防止慢病拖成大病,增加医疗负担。三是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县培养健康管理师52人,组建签约服务团队69个,累计签约农村贫困家庭29489户83075人。今年启动实施慢性病团体签约服务项目,创办三个示范基地,点上突破,以点带面,推动签约服务落到实处。
三、增强医疗服务软实力,让群众看得好病,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实施基础建设工程。两年来,县级财政安排资金4亿多元,重点支持医疗卫生建设,实现了299家“五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建成“四化”乡镇卫生院10家。县级高扬“龙头”,乡镇建强“枢纽”,村室筑牢“网底”,全县医疗卫生基层基础迈上新台阶。二是创新村医管理模式。培养壮大村医队伍,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联办“村医大专班”,在已任用的53名大专班村医中,部分村医已能独当一面。实行村医“县招、乡管、村用”管理机制,县财政每年预算村医养老保险80万元,解决了村医养老待遇。三是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实现了卫计、人社、扶贫等部门精准扶贫系统的互联互通,县域内就诊实行“一站式”结算,就医报销方便快捷。大力建设“互联网+远程会诊”,搭建远程会诊、影像诊断、远程教学系统,在医疗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来源:保康县卫生计生局)
———————————————————————————
分送:各市、州、县卫生计生委(局);
省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医疗保障工作专班成员单位
———————————————————————————
责任编辑:规划信息处 张 毅
联系电话:027-87572813 邮箱:2499982271@qq.com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