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保康县:精准施策 精细服务 让健康扶贫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保康是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全省深度贫困县,总人口28.2万,建档立卡贫困村65个,贫困人口27782户82590人。近年来,保康县坚持将健康扶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精准实施省定“985”政策,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精细服务贫困群众。
一、优先投入,政策落实全保障
县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将有限的财力用在群众需求最迫切的健康问题上,优先保障健康扶贫投入。一是购买商业保险。每年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累计投入9449万元,为贫困对象购买健康扶贫补充商业保险。二是实施兜底保障。建立大病救治、重病兜底保障长效机制,2019年度县域内贫困对象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95.5%;门诊大病、特殊慢性病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91.6%;县域内住院政策内自付超过5000元兜底报销达到100%。截至2020年9月30日,县域内健康扶贫“四位一体”共救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住院对象14487人次、10230人,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93.9%;门诊慢性病(医保规定)合计1680人次、344人,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84.73%;县域内就诊政策内自付超过5000元兜底报销兜底报销达到100%。三是实行医保救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医保缴费过程中,县财政给予全额资助和部分资助,确保患病对象100%得到医保救助。
二、惠民利民,优质服务全过程
一是健康管理少生病。把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县政府实绩考核目标,推动健康联合体建设,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着力降低发病率、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大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签约服务团队69个,贫困家庭签约服务率达到100%。二是慢性病救治防大病。对农村患糖尿病、高血压、肺结核三种慢性病的贫困对象,实行门诊免费发放药品,定期跟踪管理。对患慢性病的贫困对象,经医保政策报销后,健康扶贫报销比例再补齐到80%,防止慢性病拖成大病。三是快捷服务提效率。开辟绿色通道,贫困对象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并实行“一站式一票制”结算,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
三、健全体系,能力提升全方位
近年来,县政府投入卫生事业经费2.2亿元,并持续提高投入增幅,重点支持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健全信息网络。建成与县外大医院对接、覆盖县乡村医疗机构的远程诊疗系统,目前已开展远程会诊500余例、远程培训57次1200余人次。二是打造县级龙头。先后完成县级三家综合医院新建、改扩建项目,县人民医院投入2亿元新建了外科大楼和住院综合楼,建成13个重点专科,县域医疗救治能力大幅提升。三是建强乡镇枢纽。创建10家“四化”乡镇卫生院,6家“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医堂”全覆盖。县财政每年预算15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添置DR、彩超等中小型医疗设备,服务环境大幅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四是筑牢村级网底。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村卫生室20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达标率100%。病人县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近年来,保康县全面落实健康扶贫等各项脱贫攻坚政策,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贫困县退出先后通过市级初审验收和省级核查验收,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政府发文批准保康退出贫困县;2019年7月,保康县代表湖北省接受2018年度贫困县退出国家抽查,以既没有错退也没有漏评的优异成绩,高质量通过国家抽查。截至2020年8月,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27711户82364人,剩余贫困人口39户98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为0.06%。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