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不忘初心 灾后防病 继续前进
进入主汛期以来,湖北持续受强降雨影响,全省多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防汛抗灾形势十分严峻。7月2日12时省减灾委将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级别由Ⅲ级提升为Ⅱ级。7月2日23时30分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级别由Ⅲ级提升为Ⅱ级。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相关规定,省卫生计生委从7月3日16时起,全省启动自然灾害Ⅱ级卫生应急响应。
按照省卫生计生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为切实加强汛期血防应急工作,省疾控中心血防所于2016年7月7日上午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安排应急督导检查工作,下午,在省血防办领导的带领下兵分六路,分组赶赴受灾严重的地区,了解防汛抗灾血防应急工作开展情况。
检查中发现,疫区各地血防应急工作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了全面部署,重点突出,兼顾一般,防灾工作不留任何死角。
一是领导重视,各地迅速组建血防应急小组。各地结合本地防汛安排,有针对性的起草了血防应急预案,组建了血防防汛应急小组。
二是送药到手,做好救援官兵和防汛人员个人防护。对参加防汛救灾、抗洪抢险人员,发放预防用品,血防工作人员告之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对已接触疫水但未采取防范措施抢险的解放军、武警官兵、疫区干部群众,登记造册,要求其在接触疫水后1个月,以吡喹酮60mg/kg体重二日疗法或40mg/kg体重的吡喹酮一次顿服。虽吡喹酮毒性、副反应轻微,但防洪抢险人员日夜奋战,十分疲劳,为防止不适,以换岗休息时服药为好。
三是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指导重点人群服药。查看各地血防应急物资,如灭螺药粉剂、悬浮剂、展油膜剂等、防护剂防蚴灵、治疗药物吡喹酮等的储备情况,看各地是否按计划购买了血防应急物、物资,是否结合当地汛情估算了储备物资用量,相应应急装备是否准备调试到位,查病器材和试剂是否准备到位。
应急小组要求各地血防机构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对疫区发热患者要进行血吸虫急感鉴别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
四是设立急感防护监督岗,做好汛期危险因素的防控工作。在每个易感环境设立防护监督岗,负责阻止人、畜接触疫水,阻止家畜到有螺地带放牧。做好粪便管理、安全供水等工作,减少粪便污染,切断血吸虫传染源。
五是风险监测,巩固洲滩禁牧成果。在汛期对重点环境开展传播风险监测,对查出的危险因素及时处理,防止新感染。在有螺洲滩,禁止放牧,巩固洲滩禁牧防治成果。
六是狠抓健康教育,保障灾民身心健康。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居所地的同时,为他们全方位普及健康知识,全面覆盖无死角,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对疫区群众和中小学生,通过电视、广播、宣传画、宣传车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教育他们远离易感环境,不要接触疫水。
(稿件来源:省疾控中心血防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