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国情教育第6讲: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联合推出:
“我是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员”专栏。

为老龄化国情教育发声,
为健康中国行动助力!
《本期宣讲员》

夏叶:湖北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主持人,现主持湖北之声《老年天地》节目。

田天: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现主持湖北之声《老年天地》节目。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等相互交织,将会加剧我国社会转型和发展期间的各种矛盾,同时也会助推我国构建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新的社会治理体系。
今天首先介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一、推动社会主体结构转型
社会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及其群体。社会主体的群体构成包括少儿人口、成年人口、老年人口。在前老龄社会,社会发展主体结构以年轻人口和成年人口为主,老年人口数量少、比例低,并已退出主流生产领域,因此,通常处于边缘群体的位置。
伴随人口老龄化,少儿人口和成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明显下降,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在总人口中比例不断攀升,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和能动性不断增强,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结构从年轻型向老年型转变。
二、加速家庭结构转型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结构是家庭功能得以维系和发挥的基本条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特别是老年人自身条件的改善和自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家庭小型化、少子化,老年人家庭户比重提升,老年人家庭独居化、空巢化,将成为家庭形态变化的重要特征。
三、加速代际关系结构转型
代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代际关系和谐的核心是建立合理的代际间利益分配制度以及平等的家庭代际和社会代际关系。在传统社会,基于财产和经验上的优势以及“孝文化”的维系,老年人处于主导地位,形成以老年人为强势的传统代际关系格局。
随着人口老龄化深入发展,老年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老年人利益诉求日益凸显,与年轻人和成年人的利益矛盾逐渐加剧,客观要求打破传统和现代社会不平等的代际关系格局,建立平等、和谐、互补的新型代际关系,实现代际协调发展。
四、加速社会治理结构转型
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老年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给社会治理对象格局和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一系列挑战。一方面现行社会治理结构是成年型社会的产物,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群体在社会群体中三居其一,由社会治理对象构成中的次群体上升为主群体,客观上要求社会治理从当前的“成年型”向“老年型”进行适应性转变。
另一方面,老年群体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参与能力的提升,使老年群体兼具社会治理客体和社会治理主体双重身份,改变了老年群体仅是社会治理客体的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客观上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治理体系重心、治理内容和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对未来我国社会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最后我们想说,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了健康老龄化规划。21世纪之初,国际社会进一步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理论。所以我们既要促进健康老龄化,更要引导和推动积极老龄化。这不仅仅是适应国际社会人口老龄化理论的发展,更是适应老年人群对积极参与社会,从而享有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
宣讲内容来自: 《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知识读本》
文字编辑:夏叶 孙光文 宣讲员:夏叶 田天 音频制作:小梦 微信制作:钰童
图片来源:搜狐网 网易 编审:岳勇 张宇 许先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