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第10讲: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的影响
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联合推出:
“我是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员”专栏。
为老龄化国情教育发声,
为健康中国行动助力!
《本期宣讲员》
刘颖: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现主持《枫林漫步》
曹伟: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的影响
第一,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存在制度性缺失: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为防范老年人的贫困和疾病风险提供了基本制度支撑;然而,作为老年人失能风险防范的基本制度安排,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发展却十分滞后,从而造成庞大老年群体的潜在服务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有效的服务需求。
这不仅使日益增长的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内生性动力,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瓶颈。
第二,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
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属于日常供养型的居多,绝大多数不具备医疗护理功能,失能老年人最需要的养护型和医护型养老机构严重不足。
另外,养老服务领域的民间中介组织发育不足,行业组织发展缓慢,行业自律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存在各种壁垒,市场在养老服务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制度不健全,相关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公办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机制亟须改革完善。
第三,养老服务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表明,运转高效的养老服务体系必须建立被保险人(比如失能老年人)、保险人(社会保险机构或商业保险公司),以及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互动机制。要通过立法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用保险合同在法律上明确被保险人和保险人的关系;二是用服务合同在法律上明确保险人和服务机构的关系,三是用服务合同在法律上明确被保险人和服务机构的关系。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长期照护的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绝大多数失能老年人未被照护保险覆盖,难以成为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方;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运营困难、难以提供规范化与专业化服务的问题。总体来看,由于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养老服务机构三大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缺乏依托,健全的养老服务运作机制尚未形成。
第四,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许多养老服务机构招收护工难,同时很多护工所做的工作仅限于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难以满足老年人其他方面的专业性服务需求。长远来看,随着劳动力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将逐步走向短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将长期面临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
宣讲内容来自:《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知识读本》
文字编辑:夏叶 孙光文 宣 讲 员:刘颖 曹伟 音频制作:小梦 微信制作:夏叶 亦菲
图片来源:360图片 编审:岳勇 张宇 许先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