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

长者专区 无障碍 政务新媒体 网站支持IPV6 繁体|登录|注册

【食品安全与标准】清明节健康提示:清明期间谨防食源性疾病, 避免误采误食野生蘑菇和野菜

2022-04-02 16:25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近年风险监测结果分析研判,清明节期间气温逐步升高,食源性疾病主要以微生物感染、有毒植物和毒蘑菇中毒为主。其中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农村聚餐、学校及餐饮服务单位;有毒植物(四季豆、野菜等)和毒蘑菇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学校、工地食堂等。

假日期间,学校、工地、家庭应重点防范因食品污染、储存不当、饮用水污染导致的致病微生物污染。个人及家庭不要随意采摘野菜和野生蘑菇,避免误采误食。

一、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后能造成人毒性反应的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其中大部分属于担子菌,少数属于子囊菌。世界范围内已报道的毒蘑菇约有1000种,我国目前已报道480种。湖北常见的毒蘑菇有假褐云斑鹅膏、欧氏鹅膏、灰花纹鹅膏等。

鉴别毒蘑菇存在五大误区:
    根据我省风险评估结果提示,4月-10月,是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山区农村居民为重点关注人群。提醒市民,民间流传的鉴别方法存在五大误区:
    误区一: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事实上,鸡油菌、褶孔牛肝菌颜色鲜艳,却美味可食用;而“长相平平”的灰花纹鹅膏菌则有剧毒;
    误区二:长在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事实上,有些长在松林中的鹅膏菌、口蘑、红菇也是有毒蘑菇;
    误区三:虫咬过的蘑菇无毒。事实上,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后同样会长虫;
    误区四:用银器可试出毒蘑菇。事实上,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
    误区五:高温煮熟就没有毒了。事实上,毒蘑菇的毒素稳定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无法消除毒性。

避免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要采摘、购买、销售和食用野生蘑菇,以免发生误食中毒。

二、常见有毒植物

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野菜,可能含有毒素(如:未炒熟的四季豆、未焯水的香椿、发苦的瓠瓜等),同时具有富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的风险,野菜的安全性不如人工栽培的蔬菜,要谨慎食用。

三、中毒后紧急处置

食用野生蘑菇和野菜出现身体不适的,请立即前往医院治疗。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要立即催吐,携带剩余蘑菇前往医疗机构就医。(戴诗)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打印   关闭 
十大博彩网站 网上赌搏网站排行榜 365买球平台 金沙国际线上娱乐平台 澳门博彩平台推荐 松原市林业局 景德镇市林业局 上饶市林业局 乌鲁木齐市林业局 信阳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