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儿童医院:陆小霞尽一切可能救治新冠患儿
陆小霞是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该院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组长。为了救治新冠肺炎患儿,这位白衣战士在抗疫一线奋战了3个月。
武汉儿童医院是武汉市唯一的新冠肺炎患儿定点救治医院,也是唯一一家没有外援的大型医院。该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疑似、确诊患儿约780名,目前所有新冠肺炎患儿均已出院。
不到一周扩充11个病区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猝不及防。身为呼吸科医生,少不了和呼吸道传染病打交道。出于职业敏感,我心里始终紧绷着一根弦。这次,我们是在与一个完全陌生的病毒作斗争。”陆小霞说,武汉成为疫情“红区”后,起初出现的多是成人病例,后来逐渐出现了儿童疑似病例。
陆小霞清晰地记得,1月26日是个星期日。当天,武汉儿童医院决定建立新冠肺炎患儿疑似病区。普通病区变成传染病病区,首要任务就是病房改造。一早,武汉儿童医院院长邵剑波带领院感科、医务处、信息科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来到呼吸内科,一起讨论病房改造、硬件设施配备,以及“三区两通道”的建立(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病人通道、医务人员通道)、信息化对接等事宜。
1月27日下午,该院即完成改造并正式接收新冠肺炎疑似患儿,进行单间隔离。
疫情来势汹汹,一些患儿被确诊新冠肺炎。1月30日,根据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要求,武汉儿童医院被确定为新冠肺炎患儿定点救治医院。
该院举全院之力,严格按照传染病病区要求,不到一个星期,从1个病区扩充到11个病区。其中包括新冠肺炎确诊患儿收治病区、疑似患儿收治病区,以及新生儿和重症患儿病区。
“我担任确诊患儿收治病区的负责人,当时院领导给我定下的目标是尽一切可能救治患儿,团队医护人员一个也不许少。这也是我对团队的承诺。”陆小霞说,在当时防护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她提出“1+1+4”工作模式,即1位负责人、1位二线医生和4位一线医生为一组,24小时值守,两班轮换,及时观察患儿病情。
对于医护人员防护,陆小霞要求在进出隔离病区时,两个人同进同出,一起穿脱防护服,每一个环节互相检查、监督。“既然要打硬仗,防护一点不能马虎。尤其是在脱防护服时风险很高,他们工作了五六个小时,已经头昏脑涨。我们把具体防护流程打印出来,贴在医护人员一眼能看到的位置,让他们能够对照着做,不许出现丝毫的意外。”
得益于对防护要求的严格落实,武汉儿童医院在成为新冠肺炎患儿定点救治医院后,疑似病区、确诊病区均没有发生医护人员感染。
救治经验纳入国家诊疗方案
疫情初期,作为湖北省武汉市联合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成员,陆小霞成为首批增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专家之一。她不得不白天在武汉儿童医院工作,晚上去金银潭医院参与24小时值班,以及成人重症患者的会诊、救治。正是这些在一线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之后的儿童新冠肺炎救治打下基础。
相对于成人,儿童新冠肺炎的症状更加多样化。结合临床救治经验,陆小霞参与编写了《湖北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建议》《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二版)》,供全国儿科同行参考。(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同时,作为唯一一名儿科专家,陆小霞参与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的编撰。陆小霞介绍,从临床诊疗经验看,新冠肺炎患儿与成人有不同的特点,虽然儿童中轻症多见,但临床表现可以不典型。第七版方案新增了儿童临床表现特征,提示要特别重视患儿呼吸系统以外的一些表现,如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外,儿童免疫器官发育不健全,病情变化非常快。她建议增加预警指标,尽可能监测病情变化,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一建议也被纳入第七版方案中。
由陆小霞等共同撰写的《儿童新冠肺炎感染状态》一文,日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该文章分享了171名确诊新冠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经过,以及业内专家的思考和建议。文章提示,由于儿童感染大部分以轻症为主,应避免过度治疗,科学选择治疗方式。与此同时,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可能发展成重症,应该根据预警对症治疗。此外,儿童无症状感染病例并不少见,确定这些无症状患儿的传播潜力对于制定控制目前疫情的措施非常重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暴发,该文章得到了很多国际同行的关注。
抗疫与日常诊疗双管齐下
陆小霞介绍,在该病区收治的新冠肺炎患儿中,有的因为全家感染,只能独自住院隔离治疗。除诊治与日常护理之外,对患儿情绪的安抚也成为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
患儿中,小的二三个月大,大的十几岁,所以需求也不同。“小毛毛(小宝宝)呢,我们除了治疗,还要定时喂奶、换尿布,防止呛奶、坠床。对大孩子,我们会抽时间陪他们聊天、画画、上网课和玩耍。”陆小霞说,为了让小朋友不惧怕住院,医生护士在隔离服上画了卡通画,把自己变成了儿童病房里的动漫人物,让小朋友一起来涂色。这些“大白阿姨”“哆啦A梦阿姨”“奥特曼叔叔”给孩子们带来了爱与希望。
采访中,陆小霞提到一个难忘的细节。有一个住院的小女孩,总在旁边一直看着他们。护士问她为什么不来一起玩,小女孩回答说:“我喜欢护士姐姐,但我怕传染给你们。”那一刻,在场的医生护士都忍不住泪目。
陆小霞介绍,当前,医院在毫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同时,正有序恢复正常医疗秩序,“两条腿走路”。该院承担着武汉和周边地区儿童疾病的治疗工作,呼吸内科还收治了一些患有重症肺炎、哮喘等呼吸疾病的孩子。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武汉儿童医院还探索了新的管理模式——“三双”模式,即双预诊分诊、双隔离缓冲、双封闭管理。
作者: 甘贝贝 王琛
责任编辑:李薇
稿件来源:武汉市儿童医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