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记中国湖北省第十二批援莱索托医疗队
提起莱索托,许多人都会觉得陌生,只有跟南非关联以后,才能产生一点点模糊的印象。这是一个被南非环绕的国中国,国土面积只有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0万,在非洲东南部以“高山王国”居称,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也因高居世界第二位的艾滋病感染率(2014年联合国统计数据23%)而受到关注。
自1996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派遣医疗队在这样一个“南部非洲之巅”的小国驻守,捐医赠药的同时,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支持。
中国第12批援莱索托医疗队在莫特邦医院举行药械捐赠仪式
2017年10月12日,历经两次中转和17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中国第十二批援莱索托医疗队抵达该国唯一的国际机场--莫舒舒机场。安全检查和行李转运是半自助全人工的,这种简陋的设施条件和低效的工作模式就是莱索托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在这样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医学昌明到可以破译疾病的遗传编码并进行修复的年代,莱索托的人均寿命却呈下降趋势;结核、艾滋病发生率也居高不下,卫生资源的严重匮乏和落后由此可见一斑。当地的医疗机构分政府医院、基督教健康协会(CHAL)医院以及红十字会(LRCS)卫生设施,医生和病人的比率仅为1:960。目前中国医疗队就常驻在在莱索托北部莱里贝区的公立医院——莫特邦医院,与当地医疗人员一道为莱索托人民提供医疗服务。
莫特邦医院是北部地区最大的公立医院,拥有床位192张,分8个病区,全院只有9名全科医生,除外要去下面诊所工作和休假外出等情况,每周一全院晨会的时候,到场的医生常常只有4、5个。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中国的7位专科医生就成了医院的主力军。
提到非洲,很多人脑海里出现的画面可能就是骨瘦如柴的儿童、肋骨如刀的老人,到了这里才发现,女性个个丰乳肥臀,男性肥胖的也不在少数,应该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关。因此除去艾滋和结核,糖尿病、高血压等与肥胖相关的疾病也极为常见。内科医生陈伟在每天接诊大量患者的同时,还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患者宣教,并指导当地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
内科医生陈伟查房时为患者明确诊断——梗阻性黄疸
骨科医生张玉辉则是每周三天门诊,两天手术,我们笑称他总是“一个人在战斗”。高原山区的坠马伤、车祸外伤很常见,有时候在马路上看到破旧的冒黑烟的伤痕累累的叮铃哐啷的汽车还在奔驰,我们都会捏一把汗,开车的人却不自知,依然跟着震天响的音乐摇头晃脑。因为贫穷,有些外伤的患者并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一位关节脱位的患者在伤后4周才来医院,给手法复位和开放手术都带来了很大难度,每每遇到类似的情况,张医生只是无奈地笑笑,转头再尽力治疗。
骨科医生张玉辉为骨折患者行开放性手术复位
莱索托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冬季漫长且昼夜温差大,很多偏远山区的居民缺乏必要的御寒衣物和燃料,加之山路崎岖、生活不便,这样寒冷艰苦的条件,使许多中老年人都患上了关节炎、腰腿痛等慢性病。还有一些中风后遗症的病人,也都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但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如推拿、针灸、拔罐却有奇效,因此备受推崇。针灸科医生赵欣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用掉了40,000枚针,其工作量之大和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他也被当地的病人亲切地称为“止疼药”。
针灸科医生赵欣为中风患者集体行针
妇产科是全院最忙的科室,门诊、急诊、手术以及病房工作大部分由两名中国妇产科医生承担。由于缺乏孕期保健相关知识和正规产检,产科合并症如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极高,有些甚至发展到了极其危重的程度才被转运过来,因此两位妇产科医生很少能准点下班,深夜、周末和节假日出诊也是常事。即便在这样高负荷的工作强度和简陋的条件下,她们还是克服困难、施展技艺,成功实施了全子宫切除、巨大子宫肌瘤剔除及盆腔脓肿切除等大型手术,深受当地医生和患者的赞誉。
妇产科印贤琴、黄欢和麻醉师张安传协同合作迎接新生命
麻醉科医生张安传是全队资历最深职称最高的前辈,凡是遇到重大手术需要全麻或穿刺困难的患者,都得请他亲自上阵,我们都尊称他为“定海神针”。除了高超的专业技能,他还是一名高水准的摄影师,用他的镜头为我们记录下了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中国医疗队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每逢周四医院的课题讨论日,中国医生都会就本周的特殊病例进行分析和讲解,每月都会准备一个专题的PPT汇报,共同学习讨论一些疾病的诊治流程和最新进展。讨论会上,也会与美国波士顿大学援莱项目的全科家庭医生进行交流,了解两国医疗领域的异同,互相学习探讨,共同进步。
莱索托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无法覆盖到偏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山民们看病出行常常要靠步行或骑马数小时才能到达,疾病和死亡在这里就像盘旋的秃鹫,不时伸出利爪。医疗队队长徐勋华在了解情况后,经报大使馆经商处和莱国卫生部批准,在当地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下,两次率领队友们远赴高原和贫困山区开展巡回医疗。与以往的义诊相比,这种医疗援助方式能更好地依托当地医疗机构已有的设备和药品,为病人提供更深入的检查和更系统的治疗,并依据情况捐赠他们缺乏的部分常用药品。除此之外,我们还带去了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对当地医务工作者进行技术讲解及培训,虽然每次只有短短一周,但每到一处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常常有病人会问“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真希望每个地区都有中国医疗队!”每当此时,我们都会情不自禁的感动,帮助别人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吗?特别是穿着印有五星红旗的白大褂时,那种使命感和自豪感更是难以言喻,当地一名酋长曾说:你们就是发光体,照亮了莱索托的角角落落!
当地主流报纸报道中国第12批援莱索托医疗队巡回医疗活动
中国医疗队在圣保罗聋哑学校进行义诊及捐赠
中国医疗队在布塔布泰医院进行巡回医疗活动
在我们远离故土亲人,舍弃安稳优渥的条件来到这里,履行我们肩负的使命时,祖国从来没有忘记我们。开展工作不到一个月,时任湖北省卫计委主任的杨云彦同志(现任湖北省副省长)就率领省、市卫计委领导及院领导一行来看望我们,说是给我们“办满月酒”,不仅带来了家乡的美酒和味道,更带来了家人一般的温暖、鼓励和最切实的帮助,让我们更快地适应了新环境,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国内慰问团不远万里送温暖
除了帮助莱索托人民,为驻莱索托使馆外交人员、当地华人华侨提供医疗服务也是医疗队的职责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他们给予的极大热情和各方面的帮助。骨肉同胞,守望相助,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非洲大地上的传承和发扬。
医疗队在使馆进行三八妇女节健康知识讲座
医疗队队员业余时间逛莱索托国家公园
转眼半年的援莱生活就过去了,我们有过欢笑和喜悦,有过思恋和苦涩,有过任性和洒脱,有过彷徨和迷惘,但更多的是心中的那份执念和坚持。不管怎样,就像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我们也用同样赤诚的心帮助着这里的人们,“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是祖国对我们的教导和嘱托,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用中国的无私大爱滋养这片贫瘠的土地,让中莱友谊开出更绚烂的花朵!
(金爽爽 印贤琴 徐勋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