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日记-紧急援助,抢救一非洲危重症产妇
9月5日凌晨1点,一阵清脆的电话声让正准备休息的我心中警铃大作。妇产科医生潘欣在妇女儿童医院值班,她给我汇报,有一位剖宫产术后10天病人,正由其他医院向塞蒂夫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总院)转送。该病人出现了心包积液和腹腔内大量出血,已有休克表现,情况非常紧急。总院需要中国医生迅速赶到总院抢救病人。时间就是生命,我与潘欣短暂沟通病情后,当即决定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总院,而潘欣则继续留在妇产医院值夜班,该医院也还有其他病人需要处理。救护车很快就到了,随车还来了一位高年资住院医师协助手术。在警车的护送下,救护车疾驰赶往总院。当我们赶到医院时,恰好碰到医护人员用推车将病人送往手术室。我查看病人时,发现她面容已经呈现明显的苍白色,表情淡漠,四肢冰冷,属于典型的失血性休克表现。该患者名叫LAALA RIMA,36岁,10天前在一所私人医院做剖宫产手术,近几天出现明显的腹胀不舒服,状态越来越差。门诊MRI提示较多的心包积液,肠管肿胀,整个腹腔内有大量的液体,子宫切口也有明显的渗血。血红蛋白只有6.3克,白细胞明显升高,呈现休克和急性炎症表现。
患者的情况非常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阿国医生立即进行麻醉,我和助手随即开始手术。进入腹腔的过程中,我发现情况非常糟糕,划开皮肤的刹那,皮肤下面竟然涌现大量的脓液,伴有明显的臭味,腹部各层均严重粘连,大网膜、肠管与腹壁粘连,腹腔内有大量暗红色的积血,子宫难以暴露,仔细分离粘连后,才发觉子宫与膀胱也粘连,前壁切口处呈现腐烂状以及明显的渗血,切口处已部分裂开。根据目前的状况,行保留子宫手术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迅速切除子宫,于是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由于术后第10天,正处于炎症急性期,再加上已经有感染合并有脓肿,明显加大了手术难度。最后关腹时,缝合腹膜时间竟然长达1个小时,术中共输血3000ml。手术结束时,在场的阿国医护人员纷纷给我们点赞!
由于塞地夫医疗队所在的受援医院是塞地夫大学附属医院,而医疗队的主要工作地点在塞地夫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同时担负着该医院妇产科大量的重症病人救治工作。总院的危重症患者也需要中国医生去处理,大部分的抢救都是在深夜发生,每次抢救均成功。阿国医疗机构卫生条件比较差,由于手术技术欠佳和消毒条件不到位,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上述患者已发生了脓肿和失血性休克,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会失去生命。中国医疗队及时出手,成功挽救了这位非洲产妇。我们时刻准备着,持续为援外任务努力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