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精准扶贫 健康先行
一、综合提升医疗救助保障水平,确保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一)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全员资助参保。全县贫困人口71144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给予每人90元的补贴,参保资助率达到100%。
(二)扎实开展分类救治病种筛查。县卫计局、县医保局组建10人医疗专家团队,到各乡镇集中开展确诊;对于未及时参加现场确诊的对象,通过村“尖刀班”成员、结对帮扶干部代办、领办或患者自办的方式到县中心医院进行确诊。全县累计确诊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5961人、门诊重症401人、大病患者96人。
(三)全面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8年县政府捆绑资金831.06万元用于家庭医生签约及年度体检,在全县所有农村家庭张贴健康扶贫便民卡,明确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单位、姓名、联系方式、门诊特殊慢病病种、报销流程等内容,方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确保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年度体检应检尽检。目前全县贫困人口71144人签约64123人,签约率95.3%,体检率95.1%。
(四)严格落实医疗救助兜底保障。2017年度全县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慢病9083人,政府兜底保障1162万元,实际综合报销比例达到92%;2018年1-9月,全县贫困人口住院6792人,兜底报销费用1032万元,实际综合报销比例达到92.48%。制作医疗补偿明白卡,由村“尖刀班”发放到每一位患者手中,便于患者了解补偿情况。全县“四位一体”报销系统9月1日正式上线,县卫计局和全县医疗机构签订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承诺书,坚决杜绝收取押金或预收费现象。
二、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贫困人口“看得上病”
县政府累计捆绑资金4234万元用于“四化”乡镇卫生院建设、“五化”村卫生室建设、分院建设等,大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一)加强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目前已有8个乡镇卫生院被认定为省级“四化”乡镇卫生院,达标率90%。同时,通过医联体形式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帮扶力度,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水平。
(二)加强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通过核定村医运转经费增加乡村医生财政补助58.2万元,对在地域偏远、服务人口少的特困村卫生室工作的村医进行补贴,并出台政策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巡诊制度实现定时巡诊,每月不低于1次开展巡诊工作,每次每村由政府补贴村医巡诊经费300元,保障村医运转。将边远的走马镇堰垭、五里乡湄坪、燕子镇清湖、容美镇老村等4个中心村卫生室提升为乡镇卫生院分院,满足群众就近就医及住院报销的难题。
(三)创建五级医疗对口支援模式。依托省协和医院、州民大医院对口帮扶,“省、州、县、乡、村”五级医疗对口支援“鹤峰模式”逐步形成。
(四)加强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选送学生到州卫校接受委培。深化乡镇卫生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职工工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了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多种突降充实村医26人。
(五)完善乡村远程诊疗系统。目前正在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在县、乡医疗专家远程指导下开展诊断、救护等业务。
三、提升公立医院服务水平,确保贫困人口“看得好病”
(一)完善财政补偿政策。2018年9月,落实县中心医院人员经费每年2500万元,每年增加投入1500万元,人员经费保障从原来的20%提高到70%,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3800万元。每年增加投入月2200万元,卫生院试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
(二)创优医疗环境。县政府先后向县医院投入800万元化解债务,投入300万元购买了1.5T核磁共振设备,县中心医院投入近1000万元,添置各类急需设备800余台件,有效提升了医院的硬件设备档次。
(三)加强医疗技术及重点专科建设。借助“医联体”,通过协和医院和民大医院专家的传帮带,对县中心医院医务人员诊疗技术进行培训,同时选派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县中心医院先后建成州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急救中心1个、健康管理中心1个、胸痛中心1个。
(四)推进县中医院建设。依托走马镇中心卫生院,启动县中医院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走马镇、铁炉白族乡、五里乡的医疗中心,极大方便这三个乡镇的群众就近就医。
四、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与疾病防控,确保贫困人口“少生病”
通过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妇幼保健工作,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控及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升群众预防保健知识和疾病防范能力,确保贫困人口“少生病”。
———————————————————————————
分送:各市、州、县卫生计生委(局);
省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医疗保障工作专班成员单位
———————————————————————————
责任编辑:规划信息处 张 毅
联系电话:027-87572813 邮箱:2499982271@qq.com
附件: